编者按:蝉鸣广外,花开言别。又是一个毕业季落幕,又是一个青春片段的完美收官。在校期间,广外学子在学习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脚踏实地,无畏挑战。挥别过往,是结束也是开始,是不舍也是希望。今年夏天,广外的毕业生们站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选择着他们所要奔赴的下一场诗和远方。走出广外,他们有些深耕专业,上岸名校开始新的求学生涯;有些开拓创新,走上理想就业岗位;有些追星赶月,向未知的领域不断探索;有些躬行实践,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广外新闻网特推出“优秀毕业生”专题,鼓励和引导更多广外学子把优秀模范作为榜样,奋勇争先,追逐梦想。
本期报道采访了即将前往北京大学读研的宋欣雨和保研清华大学的余芷茵。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优秀毕业生的选择与成长故事。
宋欣雨:专注俄语专业深造,默默沉淀,厚积薄发
宋欣雨,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19级本科生,获国家留基委公派留学资格,2022年1月赴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留学。今年九月,她将前往北京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宋欣雨
从大一入学开始,宋欣雨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一开始就特别想去北大。”作为文科生,宋欣雨有着一种北大情怀,她渴望了解顶尖学府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并更加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她看来,专注过程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目标本身很重要,但也不能被自己的目标所裹挟, 到达目的地所必经的攀登过程或许更值得关注。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她靠近光,成为光,又散发光的温暖历程。
对于一名语言学习者来说,大一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由于疫情影响,宋欣雨大一下学期基本是在家里度过的。她坚持每天早起,在家也保持和在学校一样的状态,而这段时间的努力也为她后续的学习积攒了更多的经验。“我到现在还挺喜欢那段时间的自己的坚持与自律。”
在宋欣雨心中,广外西语学院俄语系的老师们是“为学生着想、性格好、专业强”的好老师。她坦言,如果不是俄语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启蒙、鼓励和认可,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坚持将俄语学下去。宋欣雨还激动地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外教作为俄罗斯学者,仿佛比自己还熟悉中国。“我们的外教特别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广外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宋欣雨对俄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让她在之后的学习中面对每一个挑战时都能勇敢而坚定。
在广外的学习期间,宋欣雨把自己80%的时间都用在知识学习里。在伏案之余,她积极参加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广州图书馆与广外携手举办的“西声颂”西方语言文化展演活动、广外小语种书法大赛等专业相关比赛并获得佳绩。对宋欣雨来说,备战全国高校俄语大赛是一个“以赛促学”的过程。在紧张的初赛准备时间内,她提前将大二所有专业知识学习完,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意识到自己“短跑型选手”的特点。这个学习策略也一直沿用至她之后的留学学习和考研备考阶段。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较高的俄语水平也成为了宋欣雨考研的重要优势。“我对我的俄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所以我也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关系相关的专业学习上。”
在广外的俄语学习让宋欣雨开始了解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使她对国际关系产生浓烈的兴趣。为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个人见识,宋欣雨于2022年1月前往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留学。宽敞的白雪马路、望不尽的白桦林、庄严肃穆的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及其他久闻大名的俄式建筑组成了宋欣雨的“莫斯科记忆”,更加坚定了宋欣雨跨专业考研至国际关系专业的决心。她欣喜地与记者分享道:“在俄罗斯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挺开心的,有趣且自由。”这段新奇的经历不仅丰富了宋欣雨的大学生活,让她结交到许多优秀的异国小伙伴,也使她逐渐明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不移地前行。
宋欣雨向记者透露,自己考研备考的最初阶段是在留学期间进行的。回想跨考研的过程,她坦率地说:“其实挺难的。”国际关系的专业知识并不简单,需要学习的理论多且复杂,并且由于疫情等,宋欣雨回国的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她的心态和学习状态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八月份回国之后,短短4个月的备考时间亦让宋欣雨倍感压力,好在之前丰富的备赛经历让她明确了自己是“短跑型选手”的特点,她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清晰的短期备考时间规划,不受他人节奏影响,在自己的考研跑道上全力以赴。目标虽远,但优秀的人总是努力翻山越岭,宋欣雨最终凭借自己的自律、勤奋和坚持拿到了进入心仪院校学习的入场券。
“四年”长期积累,“四个月”短期爆发,宋欣雨在考研路上默默沉淀,厚积薄发。“事虽难做则将成,路虽远行则将至”是她考研时最喜欢的一句话,她感慨,不论考研、工作,还是人生中其他挑战,只需潜心修炼,专注当下,再回首时总会发现,自己已经向着目的地走出了很远。同时她也鼓励广外学子“多尝试”,相信在新事物中学习到的东西都能构筑起下一次出发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在选择的路上,而考研还是就业,都是一次“只能自己决定”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正如宋欣雨所说:“只要是符合自身能力及兴趣的,就是好的选择。”
余芷茵:“共鸣”的快乐让我坚定了研究语言学的道路
余芷茵,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语言学方向19级本科生,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绩点排名专业第一,专四92分,雅思7.5分,获得了清华、上外的研究生offer。
余芷茵
谈及保研成功的经验,余芷茵分享道,仔细研读保研规则,根据自身情况对专业和院校进行选择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专业,余芷茵并没有过多的犹豫,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语言学方向。在大一时看到的一位语言教育专业博主发布的关于二语习得的视频,让她感叹“非常神奇”并从此对语言学心向往之。通过广泛查阅语言学相关学习资料,余芷茵对语言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语言学的喜爱和热情也愈发浓烈。怀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在大二专业分流时,余芷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院的语言学方向。在“二语习得”课程中,她欣喜地发现自己大一使用的学习方法居然和二语习得的理论不谋而合;学习了Stephen D.Krashen的“i+1”理论后,她感受到自己从前“下意识寻找比自己现有能力稍难一点的材料”的学习习惯很好。正是这种“共鸣”的快乐,让余芷茵更加坚定了研究语言学的道路。
余芷茵认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因此在最初确定保研院校时,她并没有选择海投,而是选择了语言学科强劲的浙江大学、有自己喜欢的导师的清华大学以及有感兴趣的学科知识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确定了目标之后,她认真读书学习,搜集关于保研的信息,学习相关的知识。面试更是足足准备了一个月,力求把所有可能提到的问题都准备好。也正是这充足的准备,让她能在复试时面对导师侃侃而谈,充分表达自己对语言学专业的热爱与了解。
而余芷茵的大学四年不止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资料,与对语言学的热爱一样,她也将热情与活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歌唱和戏剧。参加秋之声选拔比赛、加入校歌队,给了她很多信心和力量。在那段美好时光里,余芷茵无限发挥了自己对唱歌的热爱,和校歌队的伙伴一起参加比赛、组织文艺表演、一起练歌彩排,后来成为了院歌队队长,她更是积极纳新,编辑推文,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除了唱歌,余芷茵还喜欢沉浸在英剧的世界里,跟着剧中人物欢乐或悲伤。正是这样大量的英语输入,余芷茵练就了自然流利的口语,英语水平也自然而然地不断提高,参加“联盟杯”写作比赛取得了三等奖,雅思考试也取得了7.5的好成绩。
准备保研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遇到学习疲惫,感到气馁的时候,余芷茵都会点开校歌队伙伴的朋友圈,充满力量与元气的朋友圈伴着过往的美好回忆,每次都能让她重新整理行装,再次起航。正是这份对努力方向的坚定以及对语言学的热爱让她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清华、上外的研究生offer。
伴着蝉鸣,无数广外人正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余芷茵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但也表示大学生活需要张弛有度。尝试运动、写写日记、保持爱好,必要时候利用好学校心理咨询的资源,这些都是她对师弟师妹的“温馨提醒”。对于正在为梦想奋斗的同学们,余芷茵表示,坚定自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就在远方。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未来她将在清华园里,继续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研究。希望所有正在为理想目标奋斗的同学们“衣襟带花,岁月风平。前程似锦,不负韶华。”余芷茵笑着对记者说。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