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校2025年“尚行团”一行到达新华通讯社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开启第三天参观学习。
走访第五站:新华通讯社
7月10日上午,“尚行团”师生一行抵达新华通讯社(下文简称“新华社”)进行交流学习。“尚行团”学员们参观了新华社历史研究陈列馆和新立方智媒演播室,感悟“新闻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的淬炼与传承,体验新华社从江西瑞金红色中华通讯社到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九十余年的使命担当,在历史与科技交融中深刻体悟红色新闻血脉的澎湃力量。

“尚行团”师生参观新立方智媒演播室
座谈会上,新华社相关负责同志向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新华社招聘需求与流程。葛小月重点介绍了我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过硬本领、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相关情况,并与新华社相关负责同志就优秀新闻工作人才培养和考录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我校三位优秀校友分享各自工作体会,并勉励同学们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在交流环节,学员们踊跃发言提问,与就职于新华社的优秀校友们就媒体人应具备的素养、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

合影
走访第六站: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7月10日下午,为深入了解国际组织工作,“尚行团”一行来到联合国大院,参观了国际组织的办公场所,了解其在华开展工作情况,并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开展座谈交流。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国别主任张楠介绍了中国办公室的工作概况,并就国际组织考录招聘情况作简要介绍。

座谈会现场
随后,目前就职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我校翻译学院、商英学院优秀毕业生万芊和石羽分别向学员们分享了入职联合国组织的宝贵经验,并与同学们就联合国志愿者跨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合影
2024年“尚行团”学员代表学习交流感想
无论是新华社还是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都很注重跨学科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这也是我们能够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发展的需要和现实激烈的竞争呼唤我们不仅要磨砺本专业知识的利刃、掌握好能够作为求职敲门砖的优秀外语能力,还要勇于走出舒适圈,在跨领域发展的土壤中向多种技能方向探索,并朝着自己梦想中的领域深深扎根。不论个人的理想与发展如何,也不论学习的专业差别,我们都要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求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抓住机会展示和提升自我,成长为时代所期待的复合型人才。
——“尚行团”学员 吕晓滢
今天我们走访学习的两站分别是新华社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都让我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走进新华社的新立方智媒演播室,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借助数字科学技术,在视角切换下“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新华社的建立历史。在上午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华社作为国际新闻媒体,对“将我们的故事讲给世界听”这一理念的落实。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在AI时代下,对我们外语人的新要求与新期待。新华社的领导老师也谈到了专业能力是“敲门砖”,这是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努力锻炼的。在之后的工作中,沟通交流,信息分析等等的综合能力则会成为加分项,这让我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来到了坐落于亮马河旁的联合国大楼,在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小院中,我们有幸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张楠主任与我们的师姐们交流。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职责,也对联合国对SDG的实现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看到了有这么多的有志之士在世界共同繁荣上作出贡献,作为国际组织创新班学生的我也备受鼓舞,也坚定了我精进专业能力后投身于国际事务与国家建设的理想。
——“尚行团”学员 代铭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