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准备
l 如何去选择学校?
答:有人一开始就有非去不可的梦校,这种情况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择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按照喜欢的导师(研究方向)去选学校,按照喜欢的地区去选学校,按照自己的优势科目去选学校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就我个人而言,由于个人喜好问题,我在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北京的学校,所以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第二,我非常明确自己的考研目标,即我需要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范围再缩小,初步确定下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所学校。随后我查阅了这四所学校近三年的真题,综合其他因素最终选择了同济大学。
学校的选择在考研里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候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大家可以参考报录比、分数线变化和真题的难度这三项,但也不要被数据带跑,作为参考就好了,要把择校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l 怎么进行考研资料的搜集,如何准备?
答:我主要是在微信搜索各种经验贴,而我选择的学校信息较为透明,参考书目都可以比较快速地找到,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多的建议,主要就是多看经验贴。
二、初试
l 备考时间线是怎样的,要做些什么?
答:4月初我就确定了目标院校,因此我在4月份是主要做了资料搜集和看经验贴的工作,并且开始背单词。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在4--7月份是线上实习、上课、做作业、写论文、期末考、考研复习多线作战,非常累。5月份我已经开始通读专业书的工作。6月份开始看英语网课。在期末考和期末论文全部结束之后,7月才正式开始全面的复习工作。暑假之前每天保持4--5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暑假期间我基本可以保持每天不少于8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时长因人而异,不必强求。9月份开学之后,我的作息根据图书馆开放时间调整,基本是开馆就到馆,闭馆前1个小时离馆,12点必须躺在床上。作息也不必强求,只要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就好,规律是最重要的,不能反复无常。这样的作息我一直维持到考试前两天。具体到某一天的话,进入9月份中下旬之后基本是上午4个小时复习专业课,中午1.5个小时复习政治,午休半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复习专业课,晚上2个小时复习英语,剩下的时间机动安排,每天有效复习时间保持在10个小时甚至以上。暑假期间基本复6休1,开学之后基本是复10休0.5,因为我是一边复习一边复盘,所以并没有预留专门的复盘时间。
l 各科备考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答:专业课和公共课备考的方法当然是不同的。专业课是重点,500分里面占了300分,而且需要全面深入复习。公共课不能成为拖后腿的科目,因为好的学校对公共课也很重视。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方法也不同,英语按照个人水平能力而定,政治是最容易提分的科目,也较为简单,一般放在比较后。
三、复试
l 复试流程是怎样的?
答:每个学校复试的流程和内容都不同,现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考虑复试的事情
四、其他(可补充)
(例如如何调整考试心态,对师弟师妹的其它建议)
答:无论是B站还是公众号,大数据都会给推你各种各样的经验贴,比如“两个月上岸985”,“一个月英语一80分”,“政治裸考上70”,实际上并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真正有价值的经验贴是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的经验贴。同时,保持自己的节奏才是最关键,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包括这篇经验贴。研友不是必须要有的,也要看个人学习习惯,但是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研友,可以增益不少。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信息战,个人不建议关网复习。同时,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复习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不要轻易受外界干扰。放松的时候也不要挂念复习,刷刷微博、豆瓣、论坛、B站,一天复习结束的时候和研友聊聊天。考研是一场考验,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次测试我的学习能力和耐力的好机会。因此并不需要把考研看的太重,复习途中觉得压力太大时要学会排解,可以寻求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复习遇到问题也要学会请教师兄师姐,不要把自己困死在一个问题里。复习的时候也不需要关注别人的复习进度,专注自己,及时复盘就好,也没有必要看到一些公众号文章就开始焦虑。整个复习时间非常长,有人可能会崩溃很多次,比如暑假的时候会觉得英语阅读很难而自我怀疑;9月底10月初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参考书目公布的时候,有人会因为换了参考书或者目标院校缩招而崩溃;10月和11月身边的朋友纷纷保研上岸、拿到秋招offer,会为自己依然前途未卜而开始畏缩;12月临近考试的时候会开始自我否定和焦躁不安。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不必为自己产生这些情绪感到自卑,找到情绪出口才是最重要的。